中国114招生网讯
继6名法学硕士于去年毕业后,广受关注的中国人民大学首届职务犯罪侦查方向硕士研究生班(简称“反贪班”),又有24名法律硕士经过三年的学习,于今年毕业步入各自的工作岗位。记者昨日从人大获悉,这24名学生中有14人考入检察机关,其余则考入法院、银行、证券公司、国税局等单位,以及进入企业和高校工作。
校方介绍,首届职务犯罪侦查方向硕士研究生班,包括24名学制三年的法律硕士研究生,及6名学制两年的法学硕士研究生。根据最初的设计,这个班级是为满足实务部门的需求来制定培养目标,但在就业时,要想进入检察机关必须通过公务员考试。
据了解,从研二学期开始,“反贪班”的学生将进入专业技能学习阶段。
其中“反贪班”职务犯罪侦查实务课程,由8位校外导师轮流执教。每名学生配有一名校内理论导师和一名校外实务导师,实行双导师制。
据了解,8位校外导师包括最高检反贪总局局长陈连福,副局长徐进辉、马海滨、孙忠诚、王利民,最高检渎职侵权检察厅厅长李文生,北京市检察院主管反贪的副局长高保京和国家检察官学院副院长杨迎泽。
此外,校内外导师还与学生进行了约法三章:不许给老师送礼;随导师外出吃饭要由导师结账;学生要做校园内行为规范楷模。
揭秘亲身体验测谎仪 授课内容要“保密”
“反贪班”学生除修读基础课程外还要学习“特色课程”
三年前,本科攻读管理学专业的李传文,在媒体上听说了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职务犯罪侦查班开班招生的消息。在他的印象中,这个专业未来的就业方向应该类似港片、港剧中的廉政公署,专业、威严,于是决定报考。
最终,24位年轻人以法律硕士身份进入这一班级,成为了职侦班——后来也被外界称为“反贪班”的第一批学生。李传文回忆,为了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当时同学们还在老师的带动下为第一届“反贪班”设计了班徽,一个金边的红色盾状物,上有一个大大的“侦”字,下面刻着“职务犯罪侦查硕士第一期,2010”。
女生体验测谎被“盘问”何时结婚李传文发现,本科学管理专业的他并不是班上最另类的,还有学金融、外语甚至学兽医的。
当时,李传文宿舍里还有法制史、环境等方面专业的同寝,唯独他每天带着特别的班徽,一开始还觉得挺不好意思,后来渐渐觉得也是一种身份认同。
据了解,本科都不是法学专业的24名学生,除需要修读法律硕士基础课程外,还要学习一些偏向职务犯罪的特色课程,比如职务犯罪侦查技能、职务犯罪侦查实务、犯罪心理学、物证学等。
为此,学校还专门购买了测谎仪。女生李璐彤是当时第一位体验测谎仪的学生。在此之前,老师已经在课堂上教授了测谎仪的基本原理,尤其叮嘱大家记牢各种波动图。等进入实操阶段后全班被分成几组,李璐彤被抽中上台,将仪器触点贴在身上,将老师事先准备好的十几个问题来反复交叉讯问。
其中一个问题就是“预计什么时候结婚”,李璐彤回答了一遍29岁,结果过了几个问题后又被问“预计什么时候结婚”,此时再回答27岁,就意味着异常。
类似的场景,李传文记得还出现在提取、固定指纹课上。当时他们刚刚读研一,老师也是先在课堂上讲了提取时的化学原理,等进了实验室每个人都被要求穿戴上了口罩、手套、白大褂,分到试剂瓶后就先在试纸上摁手印,然后将特殊粉末均匀地撒上去,再拿着比手还要小的小扫帚一点点地将粉末扫走,进而再固定下来。
“你这个不太清晰啊!”李传文生平提取到的第一个指纹花了近20分钟,并没有得到老师的充分肯定,和大多数同学一样他又提取了一枚,这次快了几分钟。此时,李传文才发现,此前学兽医、学化学的同学在实操课的动手能力极强。
如问授课内容一概不做回答“不需要特别的保密教育,学这个专业的都应该心知肚明。”李传文记得,班上总共就24名学生,接来授课的局长、厅长都是在小教室上课,外人也都不好意思进来。其他专业同学如果问起授课内容,李传文也一概不做回答。
从“反贪班”开始的保密训练,一直延续到了李传文现在的工作中。毕业后进入北京市检察院的李传文,现在在某区检察院公诉部门实习,所用的电脑无法上外网,每打开一个页面都需要输入三次密码,而且每次密码都不一样,且隔几天就必须更换,“更不要说跟家人讨论分享案情了。”
同学中李鹏鹏的实习遭遇成为了一种趣谈。去年,李鹏鹏到北京市检察院反贪局实习,两个月的时间几乎天天飞各个城市,最南到了深圳、最北到了鄂尔多斯、最西到了吐鲁番,没经验的他出发前只带了一件替换衣服。后来他才发现从事反贪的侦查员们几乎都在办公室放着好几套衣服,行李箱随时备着,需要到哪取证了说走就走。
“白天就专心做事,晚上回到家上网才发现世界上有这么多事,刘志军被判刑了。”对于现在的工作,李传文笑道。
推荐阅读: